打牌

最近常常和同事打牌。我有年头没碰过扑克牌了,小时候倒是和亲戚朋友们玩过的,但是后来很少玩了。大学时候,有同学很热衷于打牌的,但是我牌技太烂,他们不带我。现在的同事们的牌技都和我一样懒,倒是可以凑一起玩玩了。虽然打牌多年,但是最近又有了点新感受。就是打牌如果运用得当,应该是个不错的益智游戏。我打算教儿子玩一玩。 

棋牌游戏一般是归于一大类的。下棋比打牌感觉高雅一些。棋类的正规比赛远多于牌类。儿童教育一般也会首先想到下棋而不是打牌。这可能是因为打牌包括麻将,运气(不考虑作弊的话)占了重要成分,不容易评价水平高低。而多数棋类正相反,主要靠技术。牌类游戏这个特点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优势,比如新手也可以偶尔赢的胜利,娱乐性强等。以至于打牌的普及度远高于棋类。纯靠运气也是不行的,比如掷骰子比大小这种游戏如果不靠赌注刺激大概没人会玩的。 

不论是哪种棋牌,我都没有认真学习过,但是和周围人的游戏中,下棋我总可以胜多负少;而打牌正相反,我一直输多赢少。我大概更适合棋类游戏,我喜欢在技术问题上深思熟虑,对于确定性的问题,我可以比一般人想的更深,或者想的更广。这恰恰是棋类游戏所需的。

打牌所需的技能与下棋截然不同。首先,打牌需要记忆力好。对于多数棋类游戏,一切都是公开的,所以历史并不重要,棋手只要从当前的局面开始往后计算就行了。但牌类游戏通常有一些不公开的牌,必须通过过去出过的牌来推算。我的记性极差,这就直接限制了我牌技。我最多只能记住几张最重要的牌出过没有。我那些经常打牌的同学,可以把当前牌局每一轮每个人出的牌全部都记住。也难怪他们不想带我玩。

即便能够记住所有出过得牌,也还是总有不能确定的牌。打牌用到的计算是基于概率的博弈论。什么时候该搏一把大的,什么时候该保守?这些也恰好是我不擅长考虑的。打牌还要察言观色:对手是在憋大招吗?同伙需要我帮忙了?这又是我的弱项。下棋的时候,基本可以忽略运气的成分,指望对手犯错,还不如自己考虑周全。打牌却不然,如果你演技高超,完全可以骗对手犯错,让他们误以为你有或者没有某些牌。嗯,还是我的弱项。

我以前更喜欢跟别人下棋打发时间,扬长避短嘛。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再来看这个游戏才发现打牌反而反而更贴近人生的际遇。一个人能走到多高,投胎是决定性因素。极少有人可以靠后天努力跨越接阶级界限。当然,这不是说后天的学习工作不重要,至少它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善一个人的条件。打牌也是,胜负多数时候在发完牌时就决定了。沉住气把一手烂牌发挥到最好,恰恰好比积极的应对人生低谷。游戏里,或许会遇到神队友,也可能是猪队友。生活也一样,身边有什么样的人很难自己决定,但如何跟不同类型的人都出好,才是真本领。

当然再怎么样,游戏也无法体现全部的人生。人生不但更复杂,而且人生只有一回。一把烂牌在手的时候或许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轮翻盘;人生不见得有来世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