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时代的回顾

周末的时候与房东结清了水电费、押金等所有的帐目,于是正式结束了我一段长达八年的租房生活。为了庆祝我生命中下一个崭新篇章-房奴时代的开始,我决定好好回想一下这些年来与租房相关的经历。

大学毕业,到了上海的第一天就成为了租客。当时我和同事小张一起合租了一间屋子,月租500元。
室友小张刚从上海交大毕业,与我同时到公司报到,合租在一起就很自然了。我们当时租住的是公司一位女同事的一间旧屋,她的新家位于马路对面一个比较新的小区里。但是我和小张从来没到这位女同事的新家拜访过,也不知道她新家的具体门牌号码。
我们租住的这个房间,在一栋三层老楼的二楼。房间很小,勉强放进了两张床。出了房间,就是公共楼道。厨房和卫生间是和楼道的其它住户公用的。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不是很方便,后来,小张还给我讲过他的一段难堪经历:
某一个周末,我到无锡去了,家里就只剩下小张。那天后半夜,小张尿急起来上厕所,一拉门就出去了。哪知从厕所回来就发现寝室的门不知什么时候被风一吹,竟反锁上了。在发觉自己撬门扭锁的技艺根本不管用之后,小张决定去找我们的房东女同事。可怜的小张当时只穿了一条内裤,穿过大街,跑到另一个小区,站在每栋楼的楼下大声喊叫我们女同事的名字。
这件事情我并没亲眼所见,所以每当想起这个情节,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张艺谋站在楼下大喊“安红,安红……”的画面。只是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哪位大妈听到了小张的喊声,回头对老伴说:“现在的年轻人啊,都是让失恋给闹的!”
虽然最终没找到我们的女同事,但小张的喊声引来了几位还没睡觉的热心人。他们帮小张找来一把梯子,最后小张从我们寝室窗户爬了进去。

这间屋子我们住了没到一年就搬家了,我和小张合租了巴林小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1100。
新地方最大的改善就是我和小张每人都有了一个房间。有了私人空间,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小张开始每晚给一个他在QQ上认识的小女生打电话,没多久那个女生就成了他老婆。
有了独用的厨房,做饭也方便了。那时候公司里人非常少,而且几乎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家下班后都比较空闲。有一次,我和小张就邀请了一些同事来我们的住所吃晚饭,其中还有几位美女。饭后,我想给美女们炫耀一下我的艺术天赋,那时毕业没多久,我的弹奏吉他的手艺还没全丢掉。
在我自我陶醉地弹奏着《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时候,大家一片肃静,突然,老高同学插了一句“你的洗衣机多少钱买的?”我当时气得真想上去踹他两脚。

一年之后,小张跳槽去漕河泾那边了。于是我们退了房,他去新公司附近租房住,我则搬进了巴林小区的另一套房子里。这套房子是同事小吴租住的。他一个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有一个房间空着,我就正好搬了进去。这时候的房租是1250元。
小吴也是和我同时进公司的,我们关系也非常好,很多观点都比较一致。有一点不同的是小吴比我奢侈,买什么东西都是挑比较贵的。他很会享受生活,我搬到他那里没多久,他就拉着我一起买了电视和DVD,还一直琢磨着找个钟点工来帮我们干干家务活。
在我搬走之后,他终于找来了钟点工每天打扫卫生和做午饭。虽然我后来不住在那里了,但每天中午还跟几个同事到他那里搭伙吃饭。先后曾有三个钟点工给我们做过午饭,并且她们都是一家人,分别被我们称为楚大姐、楚二姐和楚三姐。姐仨做饭的手艺不尽相同,以至于后来我们一端起碗筷就知道今天是哪一位给我们做的饭了。
这套房子被搭伙吃饭的同事亲切地称为“小黑店”。后来健健同学曾经饶有兴趣地给一位美国同事介绍我们的“small black
restaurant”,老外听得一愣一愣的,咋也不明白“小黑”的意思。
这套房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吵闹。它北边的一个房间正对着123路公车的终点站,汽车马达的轰鸣和车站尖利的报站声每天从凌晨5点一直吵到半夜12点。我在那儿住了没多久,失眠的毛病就开始加重了。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以后,小吴的弟弟来到上海,而我也想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于是就搬了出去重新另租房子了。
跟小吴合租房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件让我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我开始发福,肚皮上长出了两块赘肉。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的业余生活都是陪着小吴一起看DVD,打游戏,而疏于体育运动了。由于发现了这两块赘肉,我开始克制自己的食欲,搞得现在人人都觉得我饭量小。但是这两块赘肉一直到今年我开始每天骑80分钟自行车上下班之后,才逐渐变小。看来减肥的根本之道还是在于运动而不是节食啊。

我再次租借的地方在运光新村,平时比较安静,但房子就差了很多。房东家住的是一栋六层居民楼的一楼最外侧的房子,因此他有个小院子。他就在他的院子里搭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简易小屋,我租的就是这间屋子。洗澡要与房东合用,做饭我就从来都不做了。房租是650元。
房东一家为人非常的好。他家总共三口人,男主人在郊县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女主人下岗,每天都在家;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我在这里住的时候衣服都是女房东帮我洗的。本来他们还想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吃饭,不过我这人不善交流,尤其是跟他们的生活背景大相径庭,缺乏共同语言。吃饭的时候无话可谈是非常尴尬的,我就开始找各种借口回绝,时间一长,他们也不再邀请我了。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一般,我高中的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偶尔还可以帮他解决个问题啥的。不知他后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没有。
那段时间,我最怕下雨。小屋的屋顶只是一层塑料板,大雨滴落在上面砰的一声像敲鼓。每逢下雨,我就像坐在鼓里面,满脑袋都是乒乒乓乓的声音。我就是这时候,才身真正体验了古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小屋的密封不好,但小区“生态”不错,每当天气变凉,所有的小动物都把这里当成了庇寒所。小屋内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俱全,偶尔还能见到鼠妇、蚰蜒、蛞蝓等等。有一回天黑了才回家,开门的时候摸到一个凉冰冰、肉乎乎的东西趴在门上,仔细一看,是只壁虎。在小屋里,12月份我还见到过蚊子,小屋里可是没有取暖设备的,这是我见过的最抗冻的蚊子。屋里闹得最凶的还是蟑螂,有一回我躺下还没十分钟,就有两只蟑螂公然爬到我身上来了。蟑螂是很善于游击战的,我一开灯,它们就钻到什么缝隙里去,找也找不到;一关灯,就有爬出来在我肚皮上找食吃。鉴于蟑螂的的猖獗表现,我只好开着灯睡了一晚。第二天,我买了罐灭蟑螂的喷雾剂,一通狂喷。哪知这个灭蟑药的味道很难散去,蟑螂是都跑了,可我还得呆在小屋里,熏得我一个星期都没睡好觉。
小屋的灰尘也特别大。运光新村的南面是内环高架,北面是中环高架(当时正在施工),西边是大柏树立交和一个工地,全是污染源。我每天下班走在短短的伊敏河路上,觉得空气都是灰蒙蒙的,脏得要命。屋里的灰尘更是积得老厚。我就是在这个阶段得了人工荨麻疹,现在想来,和那里太脏也是大有关系的,我搬离那里之后,人工荨麻疹的症状就越来越轻,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我是个对物质生活不算挑剔的人,原本也许还会在那间小屋多住一段时间的,但就在这时我有了女朋友。把女朋友领到这种地方也太寒酸了。而且小屋还时时处于房东的“监视”之下,想跟女朋友说句肉麻的话都不敢大声。所以在小屋呆了两年多之后,我决定再次换个地方。

这次我又搬回了巴林小区。好友小蔡帮她们公司的同事租了一套一室户的房子,现在正好空出来了。于是我从她那里直接把房子续租了下来。当时,我已经知道公司即将要搬家到张江,这间屋子不会租住得太久,所以也觉得没必要下工夫去寻找更好的了。这次的房租是1100元。几年前和小张合租时也是1100元,但那时是两室一厅,现在只有一室了,可见通货膨胀之快。
这间屋子乏善可陈。仅过半年,公司搬家,为了上班方便,我也只好另换地方了。

公司搬到张江集电港,我本想就近找个地方住,心想张江如此偏僻之处,房租肯定比曲阳低吧。可是实地一考察,方知张江这里打工的多,居民楼少;居住条件很差,租金却贵得要命。只好退而求其次,在离公司稍微远一点的培花地区落了脚。这是我8年租房生涯的最后一站了。
新“家”是一室一厅的,简单装修,比较干净,租金1600元。这套房子紧挨着白杨路,比较吵,但门窗紧闭后噪音还可以忍受。总的来说,这套房间的环境和设施在我租过的房子中属于最好的了。小区对面就是菜场,比较方便,于是我开始经常自己做饭吃,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善不少。
但是住在培花新村这里,交通始终是个问题,尤其是到公司。最快捷的途径是打的,但太贵,而且早上还经常打不到车。公交中最方便的是989,但早上上班一般是挤不上去的。今年夏天,我一直是和同事拼车打的的,这样虽然省钱快捷,但不灵活,想早来公司或晚走的时候就不行了。遇到不拼车的时候,只得先坐地铁到张江地铁站,再转公交。这样,从家里到公司十公里的路程,要花上一个来小时。天气凉快,并且不下雨的时候我都是骑自行车的,单程大约40分钟。骑车虽然比较累,但却最灵活方便,而且锻炼身体。
除了交通,最令我不满意的是房东其人,他的性格是我非常讨厌的那种。不过这样也好吧,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买房。

在培花租了半年之后,我开始买房,结束了我的租房时代。

====  后记 ====

2007年买房的时候,我以为我这辈子再也不会租房了。但实际上还没到5年,我就又开启了一段短暂的租房历程。
2012年,我和老婆决定去美国住一段时间。结果我自己先独自去了美国。按照老婆的话讲,她们娘俩可不要跟我到国外受罪。等我在美国把一切安顿好,生活稳定了再接她们娘俩去团聚。
出发前,我跟老婆商量,我说:美国房价最近正低,但是眼见着开始回暖了。咱们要不趁这个机会赶紧在美国买套房子?
老婆说:你一个人去住一套房子,你想干啥?我有个师妹在那跟人合租呢,刚好这月要搬走,你去了正好接手她租的那个房间,先合租着吧。你带那么多钱到美国也不安全,全留我这。

到了美国,有老婆师妹一家子帮忙,很顺利就搬进了新居。我住的单元位于一栋三层小公寓的顶楼。户型是四居室的,我住一间卧室,厨房卫生间公用,其它三间卧室分别住了三个小姑娘。都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有读研的,有读本科的。
以前也跟人合租过的,不过还真没跟异性合租过。这大热天的,在厨房里、走廊上遇到了,都不知道眼睛该往哪放。也不得不感慨一下,现在的小孩,比我那时候营养可是好太多了,一个个长的都这么水灵。这皮肤这么白,这腿这么长,这…… 这人性还真是禁不住考验。在这种地方住时间长了,非犯错误不可。吓得我赶紧躲回卧室,关紧门,好好反省,好好反省。果然合租有风险。

过些天跟老婆打电话汇报我这的情况,
我说:我住在顶楼,太阳把天花板晒的滚烫的,屋里像烤箱,热的我都睡不着觉。
老婆说:哦。
我说:我这窗外正对着一家医院,每天救护车呜哇呜哇吵的我都没法安心工作学习。
老婆说:哦。
我说:这里洗衣服还要公用洗衣机,也不知道有没有传染病。
老婆说:哦。
我说:唯一的优点就是室友们对我都很好。三个小女生,我一搬来就帮我收拾东西。我给她们修个电脑啥的随手之劳她们还要请我吃饭。
老婆说:你那太热睡不好觉可不行,时间长了身体都坏了。这样吧,趁着美国房价低,你赶紧去研究一下,买个房搬过去。
我说:还好,过几天这里就要降温了。
老婆说:不用等了,我这就去给你汇款,你赶紧准备好,我和儿子说不定也快搬过去了。

后来,这段租房经历也没持续太久。我倒是没别的想法,就是这里的房租可真便宜,搬走的时候还有点留恋了。

广告

记录梦境 – 梦中的风

我站在大楼的窗前向外张望,突然间就看到一个接一个的黑色风柱夹杂着砂石呼啸而来。
所到之处,满地狼藉。
大街上人们惊慌失措,一边叫喊着一边就近躲闪到建筑物中去。
我则兴奋的大叫,我终于看到真的龙卷风了!终于看到真的龙卷风了!

但是没多久我就醒了过来,发觉这不过又是一个梦。
这是前几天晚上刚做的梦。
我已经不止一次的梦见过龙卷风了,每次都很兴奋,以为终于看到了真的了。
但是每一次都在醒后回想,怎么又是个梦呢?

《生活随笔》目录

用户界面设计 2 – 界面的一致性

    让用户迅速接受并且方便的操作一个程序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这个界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里说的一致性包涵一下多个方面的一致:

一、程序内部的一致性

    由于应用领域、面向的客户群体的不同,不同的软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为儿童设计的软件(例如使用乐高游戏版的LabVIEW)几面可以加一些卡通图片,走可爱路线;为青年群体设计的软件,可以采用大量鲜艳颜色,显得活泼;LabVIEW 程序更多的时候是应用于工业领域,面向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程序界面风格应当柔和、朴素。
    不论一个程序采用了哪种风格,它内部不同界面(比如不同的对话框),同一面板上的不同控件等,它们的风格应当保持一直。一个软件采用统一的风格,才会让用户有一种“和谐”的感觉。
    打开 LabVIEW 的控件选板,会发现有三种不同风格的控件:经典风格、现代风格、系统风格,如图1所示:


图1:三种不同风格的控件

    经典风格的控件看上去比较土气,是 LabVIEW 6 之前的版本所使用的控件。一般不要用这种风格的控件了,有两种情况除外:
    第一是维护老程序的时候,老程序可能还是用的这种控件,为了界面风格统一,又不想花时间改造原来的程序,那就继续用经典风格的控件。
    第二是需要造一个透明控件的时候。这是一个小技巧,比如你希望有一段提示文字出现在界面上,需要使用字符串控件,但是你有希望文字直接出现在面板上,用户看不到包裹它的控件。这时候,就可以使用一个经典风格的字符串控件,然后用画笔把它的边框和背景都画为透明色即可。

    LabVIEW 6 使用了一些重新设计的非常美观的立体效果控件,这就是现代风格的控件。编写测试领域的软件,可以首先考虑使用这类控件。

    系统风格的控件外观与操作系统保持一致。我们编写的一般软件,希望用户比较易于接受时就可以使用这类控件。使用这类控件编写的界面,与系统自带的程序看上去风格非常一致。系统风格的控件会随着系统的不同,和系统设置的不同而随之调整。比如,把你的程序拷贝到 MacOS 的机器上,文本框会自然变成 MacOS 上圆弧角的风格。把系统颜色设为高亮反转显示,文本框也会变为黑底白字。
    但是,LabVIEW 特有的控件,比如波形显示控件等,是没有系统风格的。如果你的程序整体式系统风格的,在使用这类控件时,要注意调整一下控件的颜色,使他们与其它控件的颜色保持一致。

二、与约定俗成的习惯保持一致

    有很多设计或操作方法,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了。他们也许不见得美观或优化,但是一旦习惯养成了,就很难被改变了。据说我们现在使用的键盘,是当年为了延缓打字速度而精心设计出来的打字最慢的键盘排布方式。但现在大家都用习惯了,没人会为了打字快一些而换用其它按键排布方式。
    与软件相关的比如,Ctrl+C 表示拷贝;Ctrl+V 表示粘贴。你如果用这两个键去干你认为更适合的工作,肯定会被用户骂死。在 LabWindows/CVI 中,查找的快捷键居然不是 Ctrl+F,搞得我只好不用它的快捷键。

    对于应用程序界面,大家最习惯的就是 Windows 默认的界面风格了。简单来说,这样的界面就是:使用窗口,窗口最上方是标题栏,下面是菜单,再下面是工具条,再下面是主体内容,窗口最下方是状态栏,右面是滚动条。
    如果你非要标新立异,把标题栏和滚动条的位置互换一下,那你的程序一定被用户骂死。不过,实力强大的公司也许会可以逐渐改变人们的习惯。微软今年推出的 Office 07 比以往的界面风格有了重大改变,也许是为了配合 Windows Vista。新的界面漂亮的不少,但它还是遭到了很多用户的抵制,就是因为在使用功能区(ribbon)替代了原来的菜单和工具栏之后,用户再也不能从熟悉的地方找到他们所需的操作了。
    LabVIEW 默认的颜色配置和控件风格,与系统的风格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为了照顾新用户,不妨在程序里尽量使用系统风格的控件和颜色配置。

三、与真实事物保持一致

    有很多程序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或模仿,这样的程序若希望便于用户接受,最好是尽量与现实世界保持一致。比如电脑游戏,规则一定要与现实世界接近,若完全采用不同的规则,比如越练功人品越差、被人看几刀魅力值会增加等等,玩起来一定特别别扭。
    LabVIEW
编写的程序大多与测量、控制等有关,在这些领域,原本也存在着一些相关的仪器或设备。因此软件的界面可以借鉴这些仪器的外观。比如需要实现的程序要完成一
个类似示波器的功能,那么界面最好设计的和传统的示波器一样:一边是现实波形的控件,周围有调节垂直、水平方向范围的按钮等。这样,用户只要曾经用过示波
器,不需要再学习任何知识,直接就可以使用你的软件了。
    NI 公司开发的 Soft Front Panel 产品可以看作是与真实事物保持一致的一个很好范例。

四、建立并遵循界面规范

    使界面保持一致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设计开发时遵循一定的规范。这个规范可以由公司内部定义,也可以遵循现有的行业规范。对于开发 Windows 系统风格的程序,可以遵循微软定义的界面规范。对于一般的 LabVIEW 程序,可以遵循 LabVIEW 程序开发规范。


《我和 LabVIEW》

用户界面设计 1

    有些软件,一打开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可能是它的界面设计的非常新颖、华丽。但漂亮视觉感只能是作为锦上添花,评判一个界面好坏的最基本指标首先还是要看这个界面是否完成了它的交互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为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接受到需要的信息。其次的指标是通过这个界面用户是否可以简单直观的输入或获取信息。最后才是界面的美观程度。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界面,通常是不会引起用户注意的界面。多数时候,引起用户对界面的注意是因为他觉得别扭:找不到所需的信息,或输入信息的地方了。

    使用LabVIEW 开发一个项目,或编写一个软件,比较理想情况下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顺序进行:收集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及维护。细分设计阶段,一个项目所需的设计可能有用户界面设计,程序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模块设计等等。对于编写 LabVIEW 程序,通常首先做用户界面设计。
    先做界面设计可以使界面不受程序实现的影响。若先设计程序结构,再设计界面,难免会朝着最可能简化编码工作方向去做。但是这样的界面往往不是最方便用户使用的界面。
    使用比较老的文本语言编程,设计用户界面时通常现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型。LabVIEW 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的可视化编程做的非常方便。有大量现成的控件,控件属性更改非常方便。因此,用户可以以拖拽的方式,直接用 LabVIEW 来设计界面原型。
    对于界面好坏的评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好的用户界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致性、使用恰当的数据类型和控件类型、控件的分类排布合理、简洁。我们在设计自己的程序界面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我和 LabVIEW》

我的小车好脏啊

    我现在每天上班走的路是一条比较差的路,人车混行,路上坑坑洼洼,行人的素质也不敢恭维。
    我上次洗车还不到两星期,今天观察了一下我的小车,上面的灰土就不说了。右侧车门上被人吐了一口痰;后屁股上有好几块葡萄皮;还有不知道什么的东西的几处污迹,别提多恶心了。
    早上上班来,走到半路突然觉得周围噪音特别大,而且噪音一直跟着我的车,但感觉就又不是我车子本身发出来的。我当时想可能是车子挂到东西,或者哪里被碰坏了的。我一直坚持把车开到公司,围着车子找了一圈,发现车底挂了一块硬纸板。我费了半天劲才把它拽出来。这一路上真是什么垃圾都有啊。

B驾照的烦恼

    去年驾照换证的时候,是别人帮我办的,他把我的驾照从C照升级为了B1。换完照,到网上一查才知道,变成B照是很讨厌的一件事。B1照比C1照多了驾驶20坐一下中型客车的许可,估计我不会有机会开客车的。
    麻烦的是拿B照的驾驶员每年都要体检,而C照驾驶员是不用的。

    我以前都没自己去交过体检表,所以这次没经验,搞得挺麻烦。
    我请了一整天假,跑到中山医院去体检了一把。体检项目其实非常简单,但是中山医院人多的要命。每次都是排队半小时,而只要医生花十秒钟敲个章就行。还是我们公司原来的地方好,那里紧挨着岳阳医院,我只要上班中途跑出去半个小时,就什么都搞定了。我那会经常跑医院,隔几个星期就去看看病。现在公司搬到张江集电港,周围什么医院也没有,我也再没去过医院。中山医院体检花了44元,岳阳医院只要30元。
体检要照片的,我因为没带照片,又多花25元现拍了照。

    拿到体检表还要交上去,我在网上查是交到水电路1888号的车管所,我还给他们打电话确认过。但是跑到那里后,他们说体检换证等事务不在这里办,不过新地方倒是不算远。
    现在办理换证、体检等事宜的地点是在车站南路261号,第三十四机动车监测站内。
    我跑去一看,那里可以直接体检,还不用排队。早知道,真不应该跑到医院去。

    在网上查如果不交体检表会怎么样,有人说自动降级为C照;有人说会吊销驾照;还有人说,保险可能拒付。看来为了稳妥些,只好每年浪费些金钱与时间去体检了。
《生活随笔》目录

买房的经历

    也许最近房价会跌,那是我造成的:), 我最近买了套房子。我一项没什么财气,买什么什么就跌价,不买的就一个劲猛涨。
    八年前,我刚来上海,家里人跟我说先给我十万块钱买个小房子住住。我没同意。我当时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攒钱速度,觉得过个三四年,我就可以直接买个大房子了,就别再弄个小房子过度了。哪知道,从那以后,上海的房价就一路飞涨。我攒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现在,我花了将近八十万买的房子,恰好和当年十万元能买到的房子差不多。这些年的辛苦工作等于全都白做了,我的剩余价值都跑哪去了呢?
    后来的几年里,也曾动过买房的念头,还实地去看过一些房子,但是后来都因为各种更样的原因没有买。

    一直没买房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上海,租房比买房在经济上合算。比如目前,在市中心买一套150万的房子,出租除去,租金3000。月租金只有房价的500分之一。
    今年以来,房价再次猛涨,不过这一次对我冲击比较大,因为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了。九月份的时候,我现在租住的房间的房东跟我说要涨200~400元房租。我听了之后,觉得很不满意,我的房租已经很高了,居然他还不知足。干脆不租他的了,自己买个房子算了。
    身边几乎没有像我工作了这么就还没买房的人。租房就总是要看房东脸色,买了房就舒心多了。

    买房的时候我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1. 现在房价太贵,只能买个小一点的、地方偏僻一点的。我们公司所在的位置够偏僻了,可以买在公司附近,以后至少上班能方便些。
    2. 租房的合同快到期了,最好买个有人正在住的二手房,我可以不用装修了,直接住进去。

    我跟周围的同事打听了一下公司附近的房源情况,又上网看看网上的评论,决定先去唐镇看看。第一个周末我就去了唐镇。但是在当地一打听,这个镇上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动迁房。房价虽然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但是购买动迁房风险比较大。于是打消了在唐镇买房的念头。
    第二个周末,去了张江镇上。张江路和紫薇路的路口差不多是我见过的房产中介最集中的地方了,单这一个路口我就逛了十几家中介。不过,合适的房子却不多,最终决定去看看的只有两处。
    头一处是在建中路的最西端,58平米,52万。房间靠高科路,估计会比较吵;装修挺差劲的;二室一厅,但厅里一扇窗户都没有,通风很差。看了之后不是太满意。
第二处是在古桐公寓,76平米76万。这处房子的地理位置比第一处好,房型也好一些,厨房、客厅都有窗,只有卫生间通风不理想。房主原本就住在里面,所以装修也比第一处好得多,并且里面的电器都比较新,符合我不装修,直接入住的要求。考虑到现在房源挺少的,既然对这一套房子还算满意,就决定买下来了。于是当天我们就交了定金,和房子的上家,中介签订了交易合同。

    合同定下来之后,就是繁琐的交易过程了。我找的那家中介的老板娘和我年纪相仿,有比较热情爽快,我们还是相当谈得来的。但是她的业务水平就实在是可圈可点了。老板娘是个马大哈,丢三落四,有一次差点把我的合同落在饭店里。好多交易过程她自己也没搞明白。比如说去贷款哪里方便,该带什么证件等等,她都没搞清楚,结果去了之后人家要用的证件我们都买带。本来一个小时可以搞定的事情,办了整整一天。中介费还是蛮贵的,还是应该尽量找个水准高的中介。

    现在我们已经拿到房子的钥匙了,回顾一下买房的全过程。
    总的来说,我们房子交易过程是比较迅速的。我们是9月2号去看的房,当天就签了买卖合同。第二个星期,9月8号,付给房东首期款。又去了办了公积金贷款。9月18号去交易中心过户了新产证。10月13号,房东交了钥匙给我们。
    现在产证没拿到,应该下星期可以去取了。
    我现在每天下了班,先要去打扫卫生。估计半个月后可以搬进新家了。

更新示例程序的存放地址

前一段时间有人跟我说,我在网页上链接的范例程序都不能下载了。
那是因为我最早的一部分范例程序都是放在 Google Page 上的。
现在这个网站大概被政府和谐掉了,所以我放在上面的程序也不能下载了。
我正在把范例都转移到 NI 的网站上。

买车的经历

    自打公司搬到交通极为不便的张江集电港,我就打算买辆车。但是后来,先买了辆自行车,又由于工作比较忙,买汽车的计划就被搁置了起来。买车和买房比,还是买房更实用些,一般还是应该考虑先买房的。
    快到国庆的时候,因为买房的事情已经搞定了,手头还剩了一点小钱,就再次考虑起买车的事情来了。

    我首先确定是绝不办上海牌照,一个牌照5万元,真是抢钱啊。现在外地拍照在上海受到的限制主要是高峰时间不能上高架。这点对我来说影响不大,我上班和住的地方都在郊区。如果上个无锡牌照,基本上就相当于省了5万元钱。不过,麻烦的是,上海身份证是不能办无锡牌照的,我只能用我弟弟的身份证来办。另外,据说明年就会出燃油税,取消养路费,这样一来,无锡比上海养路费便宜的优势可能就没有了。也许这个新政策对于外牌不是个好消息。

    其次,我是计划买一辆二手车的。作为我自己的第一辆车,磕磕碰碰的难免会多一些。如果是新车,被刮花了多心疼啊。如果是辆旧车,心理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我小姑父是老司机了,还有过修车的经验。帮我挑个二手车绝对没问题。所以我先找他帮我打探了一下无锡二手车的行情。打探的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无锡市场上能买到的二手车要么太破,要么太贵,性价比极差。我小姑父的建议是,不如买个便宜的新车。一些国产新车的性价比,比二手车好的多。我接受了他的建议。(我当初买自行车的时候,开始也是打算买二手车的,可是二手自行车的性价比也是极差,最后只好买了个新的。)

    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回了无锡。小姑父已经帮我调查过一些新车型号了。根据他的研究,比亚迪F3刚出了一个新的版本,比前一个版本便宜了大约一万元,是目前性价比比较高的车型。小姑父就把这款车推荐给我了。
    小姑姑和姑父在火车站接了我,就直奔东方汽车城。在那里逛了几家专卖店,比较之下,我还是觉得F3最适合我。比亚迪代理商的态度也比别家好,于是就定下来买它了。
    最后我的成交价72,000,包括送的铝制轮毂、贴膜、地胶、地毯。所有费用交完,开上路的总价是83,000。这个价格比我在网上看到别人的成交价都要贵一些,比较郁闷。这首先是因为我本来没有准备买新车的,所以没有调查过别人购车的价格。我买东西前,很少做调研,吃亏啊;其次无锡买车的价格一般是要比上海高几千块的,考虑到我在无锡买车可以省去几千块上牌照(外地牌照)的费用,所以总价倒不算贵。

    虽然我拿驾照已经7年了,但却是个本本族。每次在美国出差的时候都开车,但是在美国开车比在中国容易得多:在美国我都是开的自动档的车、美国路况好、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次刚把新车开上路,还是觉得蛮生疏的。
    第一天上路,我熄火了七八次,而且一直不敢试上坡启动。
    头一天还闯了一次红灯,这是因为对无锡的交通灯还不太适应。在上海,大多数路口可以直接右转弯的。但是在无锡,大多数路口都有专门的右转向灯,右转向灯红色是不允许右转的。后来注意到之后就再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第二天晚上,我把车停到了小弟家的楼下,那里的胡同及其狭窄。结果出胡同掉头的时候,小车在墙上蹭了一下。我心痛的要命,早知到买新车会这样了。

    现在开车一个星期了,总体感觉 F3 是一辆非常不错的车。目前7万元的车能有这样的性能,非常值得了。
    一些细节处的体会如下:
    加速比较慢,但是我本来就不喜欢跟别人比速度,所以这一点对我不重要。
    进三档不顺,其它档位一扳就进去了,唯独三档,阻力很大,有时候我不得不晃动一下才能把档位放进去。这个问题我在论坛上看到其它车友也遇到过。
    高速行驶还可以,我从无锡开回上海,最快只开到120km/h,没有超速。这时候油门还没踩到底,估计踩到底可以开到150km/h以上。在开到120km/h的时候,风噪是最大的声音,但不算太响,可以忍受。车内的震动也可以接受。
    做工不够细致,新车开回来后发现后座保险带的锁扣上沾了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十分恶心;车上很多的所料件不是太整齐;后箱备用胎上旧垫了个破纸板,等等。
    车上有个灭火器,一直没想好把它摆在哪。现在把它仍在后箱里,晃啊晃啊的,觉得不是太妥当。
    离合器要抬的很高,踩到底,再放开10厘米才到接触点,不过我没开过别的手动档车,不知道这是好是坏。我觉得它行程太长比较累,但我姑父说这辆车的离合器很轻巧,比他开过的其它车用起来都舒服。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小姑姑,小姑父。他们帮我选车买车费了好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