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玩祖玛(zuma)的来试试这个游戏

阮奇桢现在的毕业生,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之前,都要上网查一下往届学生以及先面试者写的面经。我不知道面试官们是否也会上网查一下有没有专供面试官使用的面经。
今年的招聘季节刚刚结束,在这儿说一下我作为面试官的经验,以供其他面试官们和学生们参考。
说几件我自己比较尴尬的经历。这些经历都是我在刚工作的头两年遇到的,以后经验多了,脸皮也厚了,就没再遇到什么可以让我尴尬的了。到1999年7月份我才算是正式本科毕业,但当年10月份就去学校招聘别人了。公司在此期间对于如何招聘、如何面试都没有进行任何培训。那年,在南大招聘的 Info Session 是由我来讲的,而且全部使用英语。我对自己的英语没什么信心,于是在面试的时候就问来应聘的学生:我在招聘会上讲的内容你们听懂了吗?学生挠挠头说:屋子太大,我站在最后,没听清。当时我就想,自己的口语太差了,讲了一堆,差不多都是白讲了。从那以后,除非我们老板亲自讲话,才用英语讲(他的母语是英语),其他人做公司介绍都是用中文了。
我本科刚毕业,就要去面试博士生了。我已经记不清是如何面试他们的了,只知道当时一点自信心也没有,面试的时候一定显得十分拘谨,恐怕留给他们的印象也不甚好。
面试官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你根本不用考虑被面试者的水平是否比你高,面试官天然地就占有心理优势。被面试者除非是不想要这份工作了,否则必然是毕恭毕敬的。他们通常会本能地以为面试官一定比他们技术更好,阅历更丰富。面试得多了,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也越来越自信了。现在,即使是博士生的导师来了,我也敢面。
我们去面试别人,有些问题是要回避的,如个人隐私问题,政治观点,宗教信仰等。举个例子:我是男生,如果在面试女生的时候,问她有没有没有男朋友,她肯定以为我不怀好意。所以,这类问题是要小心回避的。可是有些来应聘的学生由于经验太少,根本没有这种概念。有一次我面试一位女生,在快结束的时候,按惯例我对她说,我没有其他问题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那位女生想了一下问:你有女朋友吗,给我讲讲你的恋爱经历怎么样?没想到会有人提这种问题,一下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点手足无措。恰巧我的窘态又被同事看到,这件事就成了他们的笑柄。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我会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最好不要讨论私人的问题,你可以问我一些有关我们公司或者这次招聘活动的的问题。不过,学生们也越来越成熟了,现在恐怕不会再有人问这么鲁莽的问题了。
还有一次,几位同是研发部的同事去某所学校招聘。我们研发人员平时不太注重仪表,去招聘时也穿得随随便便。那几位去招聘的同事回来后,到该校的 bbs 上查看了同学们对招聘活动的反应,不料同学们对面试官们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土”。
看来学生们真是有钱了,比我们这些“外企白领”还讲究穿着。我是非常讨厌那些只认衣服不认人的家伙的,尤其当他还是个自己没有收入的学生时。但是为了公司的形象不受损,也只能照顾一下他们的审美了。我平时虽然穿得也是土里土气的,但去学校招聘,是一定会换上西装革履的。
顺便说说 bbs 上的评论吧,这是面试官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最初两年,bbs 上的言论有很多是狂妄得不得了的,有的把去招聘的公司和人员臭贬一顿,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但是,有的同学很快就意识到,他们的发言是会被面试官看到的。甚至从他们的言语的细节中可以判断得出发贴的具体是哪一位同学。于是,bbs 上又出现另一类极端的贴子,比如盛赞某某公司或面试官“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之类的。发这种贴的同学比较适合当公务员,如果被我们面试官看到,也只会对他有负面影响。
所以,来应聘的同学若不想给面试官以负面影响,最好是不要在结果出来之前,对面试官作任何评论,甚至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也不好。言多必失嘛。如果希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可以表现得积极一点,比如主动打电话到公司打听一下招聘的结果如何。
关于面试的一般问题:现在,上网查一下,早有人把面试常见的问题和答案,分门别类整理好了,聪明的应聘者是会在面试前学习准备一下的。所以面试官也一定要学习准备一下,否则,你还没有被面试者有经验,如何能考察得出应聘者的能力呢。如果在面试的时候发现某些常见问题大家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就没有再问的必要了。面试官一定要预先准备一些还没被网上列出来的问题才行。
关于面试的技术问题:技术方面的问题太广泛,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常见的问题,也就不必担心自己问的问题都已经被面试者所了解了。但是要注意,在提技术问题的时候,要针对于应聘者所研究的方向,而不是面试官所擅长的方向提问,这样才对应聘者比较公平。应聘者对于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一无所知也是很正常的,这不能正式反映应聘者的技术水平。应聘者在自己研究领域的造诣有多深,是最需要了解的。
所以,询问技术问题要从应聘者做过的最得意的项目或课题开始。先问项目的背景,比如项目是从哪里来的,同行业竞争者的水平如何,有没有其它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问题通常只有主动性强的学生才了解得一清二楚。因为他并不是被动得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很主动地关注着自己的工作。
而后,可以询问项目的人员配置,应聘者如何与他人合作之类问题。这一项主要是考察应聘者的团队工作能力。
之后,要求应聘者介绍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自己所从事的部分在整体项目中占何地位,实现的过程等。这一些应该是技术面试中可以综合评价应聘者的部分,需要在技术面试中考察的能力部分就在这一项有所体现。同时,还可以考察出每个人技术能力之外的其他特点,比如交流、表达能力、热心程度、勤劳与否、意志力等等。这部分化的时间应当最多。
特别注意,还要询问一下,应聘者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或难点是什么,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这一项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学习能力。
在应聘者讲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应聘者讲到他用某种方案解决问题,面试官应当立刻询问有没有另一种解决方案。这样,可以确认应聘者在实施项目中是否确实是动了脑筋的,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别人的命令去工作的。
在技术面试的最后,应当询问一个难度更加大的问题,一个通常没有准备的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如果面试者以前没见过类似问题,肯定不会完善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一项侧重的不是应聘者给出的结果,而是了解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应聘者毫无思绪的时候,面试官可以给一些提示,因为这一项考察的是应聘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英语面试的问题:英语面试,面试官自己也应当说英语,千万不要自己用中文出个题,让应聘者自己在那说英语。如果面试官对自己的英语水平都不自信,那就没有资格面试英语了。
英语面试的问题应该广泛,基本上像聊天一样想到什么说什么。比如问问面试者的某一段经历,或是聊聊某本书、某部电影都可以。这样东拉西扯的好处是应聘者不能针对某个方面作精心准备,更能看出应聘者真实的英语水平。
问题的难度:不论是前面提到的哪一轮面试,在问应聘者问题时,都要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如果在面试的过程中发现应聘者回答某一难度的问题时已经很吃力了,或是已经确定应聘者不符合要求,就不要再询问难度更高的问题了。如果应聘者连续有几个问题回答不出,他会觉得是面试官在刁难他。所以当应聘者无法回答问题时,面试官要进行提示。但面试官不能用炫耀的语气给出应聘者没能给出的答案。即便应聘者不能被录取,也应该让他对公司留有良好的印象。
对待面霸和笔霸:有些面试官觉得他们很勇敢,对其持欣赏的态度;也有些面试官觉得他们没有礼貌,很讨厌他们,或者觉得他们插进来对别人不公平。我本人是比较欣赏面霸和笔霸们的勇气的,勇敢者自然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所以如果被我遇到,我会很乐于多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参加面试或笔试的。
当然,他们最终是否会被录取,还是要和其他应聘者比较后才能确定的。从以往的情况看,面霸和笔霸被录取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被选中参加面试或笔试,就是因为其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类缺陷往往不是能多参加一次面试或笔试就可以弥补的。不过不做面霸,被录取的可能性必然是0,就算面霸被录取的可能性只有1%吧,比起0来还是大了∞倍的啊。
2. 宣讲会的内容
公司总是希望多宣传一下自己的企业和产品, 而学生们最关心的是企业给员工的待遇如何。其实,这两方面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中规中矩的宣讲会流程总是这样的:开场先介绍公司主持宣讲会的人员;其次介绍整个公司的概况;然后介绍需要招聘人员的部门的情况;接下来介绍需要招聘什么职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最后再讲公司的待遇。
要想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宣讲。用问题来开场,先问台下的同学们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样的;然后给出答案,比如有出国培训、很快的升职加薪的机会等等;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公司提供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职位!原因是我们公司怎样怎样……
在做公司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充满自信。首先要自信,同学们才可能会信任你。有时候还要适当吹吹牛:) 论吹牛,我们做研发的远远比不上做销售的能吹,职业要求嘛,也许宣讲会更适合销售人员来讲。
3. 宣讲会不必讲清楚的问题
有两个问题是同学们最关心的,而一般公司却总是不愿意在宣讲会上说清楚的。
第一是:薪金到底是多少。有的公司提供的薪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也不会在宣讲会讲明。原因一是怕给竞争对手有机可乘,以比自己稍高一点的待遇就来挖人;二是,有可能公司给每位新员工的工资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统一说。同学们对这种问题也不必问,在签约时自然会谈到。还有一个原因是,把年薪直接报出来可能带给部分同学不好的联想。认为少的同学,会瞧不起你们公司;认为多的同学,会觉得你们公司很狂妄,用钱压人(这点和挂牌一样,挂牌时千万不能提月薪,以免被板砖砸:)。如果着急,可以在网上查查,看看这家公司往年开出的薪金,至少可以知道个大概范围。
第二是:招聘人数多少,尤其是在本校招多少人。很多公司对这个问题都是含糊其词说没有很确定的人数,见到优秀的就招等等。学生们最反感这种回答了,往往觉得这样的公司不是成心来招聘的,而是来做广告的,可能一个人都不会招。其实并非如此。招聘会的确能起到为企业做广告的效果,但如果单纯想做广告,开招聘会远不如做针对特定目标的产品宣讲会起到的效果好。来参加招聘会的听众,大多数不关心公司的产品如何。你不招聘他,他过后就会忘记你;即使没有忘记,也多半是负面印象。公司产生的宣传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公司不愿提及招聘人数,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招聘人数不算太多,说出来可能会打消应聘同学的积极性。比如说,我们公司研发部最近两年每年招聘的人数在20到30之间。这个数字是面向全国的,主要就是以下几所学校:上海交大、复旦、同济、清华、北大、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中科大等。由于公司在上海,在上海学校招聘的比例也自然会多些,所以每所外地学校一年能招到两个人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如果面对几百个参加招聘会的同学说,你们这些人里,我们最多招两个,恐怕同学们一听就没信心了。所以有类似情况的公司是不会把招聘人数讲明的。不过作为应聘学生,决不能把信心建立在无竞争上,大可不必注重一个公司招多少人。优秀的学生就是应当充满自信:就算公司只招一个人,那个人也会是我!
有些同学在招聘会上提的问题,我至今还记得十分清楚。比如针对我说的公司要找最优秀的学生,有些同学就问:好多用人单位都讲要找最适合的人,为什么你们说要找最优秀的人。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问题。每个用人单位从心理上讲都是希望找到最优秀的人才的,但是优秀的人才对企业的期望也会高一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提供这种待遇的,也就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敢于声称自己要找最优秀的人才啦。那一般的企业怎么说呢,总不能说自己就是要找差一点的人吧。还有,当你收到拒信的时候,信中会客气地说,你没有应聘成功并非你不够优秀,而是你不太适合我们的企业。
2.招聘活动的收益
招聘活动的最大收益当然是为公司寻找到了新的人才和补充新的文化。
还有一个收益与第一条同样重要,却容易被忽略,就是对负责招聘活动的工程师的培训。
为公司做了宣传也是一条收益,但同前两项比,比重比较微弱。
3. 降低成本
招聘活动中的差旅、食宿、场馆等费用支出是不宜太过节俭的。有关企业形象,还是要体面些,更何况这些支出只占成本的少部分。最应当缩减的是技术人员的时间占用。解决办法就是让工程师只做最需要的事情,比如技术面试、招聘会上解答同学的技术相关问题等。其他事情,比如招聘活动的日程、人员安排、食宿安排、通知应聘人员等等琐碎的事务工作可以交由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的职员)完成。
3. 提高收益
最为紧要的就是提高招聘的成功率,这包括以下几点:
需要有足够的候选人。必须在宣讲会之前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毕业生或求职者晓得宣讲会的时间地点和公司大体情况。宣讲会的时间也要选择合理。
笔试、面试问题合理恰当,要能准确反映出应聘者是否适合公司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面试官的经验,所以面试官应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担任;每次招聘活动之前,要对参加招聘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招聘活动之后要对招聘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
前面提到过,招聘活动的一大收益是对于面试官,工程师们的培训。以我自己为例,我所作过的讲话,听众最多的大概就数在招聘会上的介绍发言了,经常是可容纳300人的礼堂被挤得满满的。我当众讲话的勇气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前几天,我在公司美国总部给一百多个当地的工程师作报告,介绍我的项目研究成果。我站在台上的时候一点紧张感都没有,尽管还是用我不太擅长的英语。台下有一个同事,我六年前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就和他在同一个组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告诉我,六年前怎么都想不到我可能站在台上对着大家讲话。我当时非常害羞,很少和同事们说话。我现在的变化,主要原因也不见得是参加招聘而引起的。但是,招聘活动确实给了我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招聘活动还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项目管理案例。尽管高科技企业多是项目驱动型的企业,但真正项目管理培训并不多。招聘活动需要多个垂直部门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践项目管理知识的机会。一般公司高层经理对招聘活动都非常重视,他们都会直接指挥招聘活动,然而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招聘活动中所有的事务。 这样一来问题就产生了,凡是高层经理没有直接指挥到的地方,就可能没有人真正负责。很多必要的流程都没有做,比如经验总结通常都没有。所以很多招聘活动中的失误还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出现。
可以给招聘活动分配一个正式的项目经理,由他负责这个活动的全部流程。这不仅提高了招聘活动本身的效率,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检验项目管理人才的机会。
乔治看过后,轻蔑地一笑,没有当回事。晚上,他收看电视里的比赛结果,考文垂队果然势如破竹地赢了。三个星期后,乔治又收到了那个人的一封电子邮件:
亲爱的球迷,你是否还记得,在上一轮足总杯比赛中,我们曾事先准确地预报了考文垂队获胜?今天考文垂队要和密德斯堡队交手了,我们的预测是,密德斯堡
队获胜。同时我们强烈地奉劝你不要和别人去赌输赢,但请你密切关注比赛结果,看看我们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
那天下午,双方打成l比l平局。考文垂队本来很强,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而在下个星期二加赛时,密德斯堡队却以2比0的比分胜出。这回乔治有点惊讶了。
过了几天,那个人的电子邮件又来了,预测密德斯堡队将在第五轮比赛中失利,特伦密尔队将会打败它,结果果然如此。
在四分之一决赛之前,那封电子邮件又告诉乔治:特伦密尔队将老老实实地输给陶顿亨队。事实果然如此。
四次预报,四次全都说中了!
接着,那个人在电子邮件中对乔治说:我们买断了一个数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现在你大概相信,我们确实很有把握,能够料事如神。在半决赛中,阿森纳队将会打败伊普斯维奇队。
乔治是个不服气的人,他通知了许多朋友,下午一起看球赛直播,并且计划在阿森纳输掉后,大肆羞辱那个信口开河的家伙。但是在落后的情况下,阿森纳奋起直追,最后竟以2比1获得胜利。太不可思议了 !’
第二天,那个不可思议的邮件又来了,这回它说:亲爱的球迷,你已经体验了我们神奇的足球预报,现在你信服了吧?我们已经做出了五次正确的预报,五发五中,你一定会同意它绝非运气,尤其是所有的冷门我们都猜中了。现在我们和你做一笔特殊的交易: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向你提供比赛预报,你只需支付200英镑的定金。然后,发一封电子邮件,把参赛的两个队告诉我们,我们就会将预报结果通知你。 我们殷切地盼望收到你的订单。
200英镑的要价确实不低,但如果事先能知道哪一个队会赢,就完全可以从彩票商的手中赢来20万英镑。当然,乔治也怀疑过,他们是暗地里操控球赛的财团,或者是黑社会,但是这一切都与乔治没关系,只要预报结果准确就行了。于是,他掏出了200英镑。
事实上,这些人不过是一群骗子。里边或许会有几个数学家。
一开始,他们向球迷发了8000 封邮件,一半是预报甲队获胜,另一半是预报乙队获胜,于是就有4000人得到的预报是准确的,另一半人则会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忘掉。
下一次,他们只给得到“正确预报”的4000人发送邮件,一半是预报丙方获胜,另一半是预报丁方获胜……依此类推,所谓的预测者总是给得到“正确预报”的一部分人发送新邮件,最后,剩下250人收到的预报结果便全部是正确的,他们当然会认为这个预报绝对灵验。其中假如有50人掏出200英镑来,对于骗局的策划者来说,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因为他们除了发送电子邮件外,不需要任何本钱。
《我和 LabVIEW》目录
新的生活随笔文章列表:https://ruanqizhen.wordpress.com/essay/